构建新体系 启航新征程 北京发布实施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

8月27日上午,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新闻发布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姜广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管委会一级巡视员沈金坤,海淀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林剑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彭雪海参加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1.jpg

会议就《规划》思路目标、产业体系、重点任务、重大工程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淀区的相关负责同志分别介绍了本区域“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思路和重点工作安排。

 

2.jpg


姜广智同志介绍道,“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北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关键时期。北京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会议关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部署,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提出的“腾笼换鸟,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在转变动力、创新模式、提升水平上下功夫”要求,推动产业“换核、强芯、赋智、融合”,今年1-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9%,两年平均增长17.1%,增速继续位列全国第一;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预计同比增长29%左右。重点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3.8%,快于全市平均增速,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长80.5%。为“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取得了“开门红”。

 

延续聚力发展高精尖的主线
不断迭代升级产业体系

近年来,北京主动适应全球新一轮科技变革、产业变革,深度对接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北京的科技、人才密集优势,在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方面持续探索与实践。

 

2017年底发布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等10个高精尖产业指导意见,并针对5G、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机器人、超高清视频等细分方向出台了具体行动计划和方案。“十三五”时期,高精尖产业逐渐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20年高精尖产业实现增加值占GDP比重27.4%,较2018年提高2.3个百分点,在特种机器人、创新药、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领域处于国内甚至全球领先地位,涌现出一大批行业标杆企业。
展望未来,《规划》进一步强化了信息、生物技术对产业变革的创新引领,抢抓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区块链等新兴产业发展机遇,进一步聚焦十大高精尖产业中的重点领域或关键细分,提出构建“2441”新型产业体系,打造高精尖产业2.0升级版。“2441”产业既是为当前经济增长提供硬支撑,更是为未来发展积蓄新动能,体现了培育跨界融合、协同共生的新业态;构建上下游贯通、联动迭代的新链条;打造数字化赋能、创新驱动的新范式,是对十大高精尖产业内涵的进一步丰富和升华。

 

贯穿体现“五个突出”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规划》始终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创新驱动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核心,强调产业链韧性和安全。重点聚焦于高端智能绿色、创新引领数智赋能、聚焦产业链发展新集群、跨区域深度协同、独立自主和开放合作相促进等五个方向。
一是《规划》突出了高端智能绿色方向。保持疏解一般制造业和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定力,以更高、更优标准推动一般制造业企业疏解,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智能+”产业,促进产业节能减碳,提高产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二是《规划》突出了创新引领数智赋能。提出全面对标全球产业创新前沿,着力发展引领技术创新、带动能力强劲的行业,加快培育掌握核心竞争力和重要知识产权的全球顶尖企业,主动布局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和前沿技术,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努力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

 

三是《规划》突出了聚焦产业链发展新集群。在智能制造与装备、医药健康、产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绘制产业链图谱,找准并补强短板弱项,培育形成一批兼具规模体量与核心竞争力的万亿级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能级再上新台阶。
四是《规划》突出了跨区域深度协同。《规划》提出推动区域特色化、差异化、联动化发展,构建“一区两带多组团”空间布局。同时,立足京津冀整体谋划重点产业链布局,以新兴产业作为突破口,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联动,协同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
五是《规划》突出了独立自主和开放合作相促进。既强调卡脖子技术和颠覆性领跑技术的自主攻关,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专利,逐步提升国产化产品的配套比重;也强调开放创新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发挥“两区”建设政策叠加优势,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组,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提质升级。

 

切实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
以工程化思维推进落实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重点实施万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五个一”、产业“筑基”、创新成果转化“接棒”、企业“登峰”、产业链强链补链、“新智造100”、服务型制造领航、京津冀协同智造示范等“八大工程”。

 

一是万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五个一”工程,按照每个集群“一本实施方案、一套政策措施、一支产业基金、一批重大项目、一组重点承载区域”的思路,再造2-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2-3家万亿级市值企业。

 

二是产业“筑基”工程,制定并滚动实施高精尖产业“卡脖子”攻关清单,力争10个核心技术产品基本满足高端装备制造和国家重大工程需要。

 

三是创新成果转化“接棒”工程,依照创新项目成熟度整合研发、转化、产业化、应用场景资源分段接力支持,引导“三城”重大创新成果在京落地。

 

四是企业“登峰”工程,建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新增500家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企业、10家产值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50家单项冠军企业和3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一批能够进入国内互联网行业第一梯队的头部企业。

 

五是产业链强链补链工程,选择10个产业链开展强链补链示范,探索形成以“链主”企业为头雁引领、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紧密跟随的“产业雁阵”。
六是“新智造100”工程,推进“十百千万”升级计划,打造10家产值过百亿的标杆性“智慧工厂”,建设100个智能工厂,推动1000家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培育万亿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七是服务型制造领航工程,支持先进制造企业由产品设备生产商向智能化产品与服务提供商转型,新增100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20个示范平台和一批示范项目,创建全国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
八是京津冀协同智造示范工程,实施10个京津冀协同智造重大示范项目,建设京津冀联通共享的工业互联网和工业云平台。

林剑华同志从产业发展优势,培育产业体系,布局产业制高点三个维度上汇报了海淀区相关高精尖产业发展情况,并表示海淀区将充分发挥“三区”政策叠加优势,深入落实近日发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布局,深度推动,发挥好京津冀协同发展动力源作用。

 

沈金坤同志表示,将持续推动《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及《“十四五”时期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建设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规划》深度对接、紧密衔接,进一步聚焦四大主导产业,坚持“生态引领、代际突破、开放融合、群体跃进”的发展理念,以产业规划为引领,以产业落地为支撑,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展示经开区发展高精尖产业的新担当和新作为。

 

3.png


最后,我局总经济师彭雪海同志就“十四五”时期,北京将如何统筹好疏解一般制造业和发展高精尖产业、 如何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向纵深发展答记者问。  

上一篇: 北京“十四五”高精尖产业规划发布 2025年北京高精尖产业增加值占比将超3成
下一篇: 通知公告 |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北京市“新智造100”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