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筱鹏:做好工业云和两化融合整体性评估试点工作, 推动两化融合创新发展

做好工业云和两化融合整体性评估试点工作,推动两化融合创新发展

——在2015年工业云创新行动现场会暨省市两化融合整体性评估试点工作交流会上的讲话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 安筱鹏

2015716日) 

同志们:

上午好。今天我们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工业云创新行动现场会及省市两化融合整体性评估试点工作交流会,主要任务是总结和交流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以及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和对标引导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典型经验,凝聚行业发展共识,明确工作思路,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切实发挥好试点工作实效。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效

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以来,一直把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作为立部之本,作为全系统的共同责任,2013年印发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其中把支持工业云服务平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围绕我部两化深度融合整体工作部署和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结合当前工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我们前期确定了北京等16个省市作为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探索创新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新模式。近期,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都明确提出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并对智能制造、工业云等发展做出重要部署。经过16个试点省市和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工业云创新行动顺利推进,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

(一)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的推动机制已基本形成

为了统筹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实施工作,确保试点项目顺利推进并实现预期目标,各试点省市建立了工作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为工业云服务平台的建设和推广提供了保障。北京、黑龙江等省市建立了推进工业云的领导机制,明确负责领导,落实责任部门和分工。上海发布了《“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实施方案(2014-2016年)》,明确了未来三年上海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聚焦的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包头市制定了工业云创新服务平台的运营方案、平台运用培训及宣传推广的工作方案,对平台运营和工业云创新服务推广进行规范。唐山市将工业云平台建设纳入到唐山市两化融合五年行动计划和年度的信息化工作等重点工作中。北京、上海、重庆等组建了工业云产业联盟。

(二)工业云服务在重点行业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

各试点省市根据本省市重点行业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区域内重点行业、工业企业提供工业云服务,不断推动工业云服务在重点行业的深度应用。天津工业云平台涵盖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石油勘探等领域。山东工业云平台通过整合“好品山东”网络营销服务平台、华天供应商管理平台,以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商务协同,为配套企业拓展销路,降低龙头企业采购成本作出了重要贡献。河南工业云面向服装和食品等行业整合采购商、供应商、制造商,提高了行业整体运营水平。宁夏工业云面向宁夏装备制造行业开展工业企业的运营数据分析和状态监测服务。重庆的工业设计云吸引了国内十万多家设计服务企业入驻平台,能够提供产品外观以及电子产品、机械等八大类近百个子类的设计服务。

(三)工业云平台汇聚的资源不断丰富

各试点省市通过成立联盟,与科研院所、IT服务商、重点企业合作等方式,加强多方交流合作,充分整合各方的优势资源,不断丰富工业云服务平台的内容,有效提升了服务企业的能力。到今年的五月份,各试点省市工业云平台共有注册用户1300多万户,覆盖16000多家企业,提供3000多个软件服务。

(四)工业云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各试点省市在建设工业云平台的同时,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体系。北京、江苏、广东、黑龙江、河南等省市通过建设工业云体验中心来直观地展示信息技术在工业设计、制造、服务等各环节的深度应用,为开展工业云服务和组织相关培训提供了直观的体验环境,有效地增强了工业云创新服务的宣传和推广效果。

(五)工业云服务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各试点省市通过召开试点启动会议、组织培训、举办设计大赛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推广,不断扩大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的影响力,提高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工业企业对工业云的认识水平,激发了企业应用工业云的积极性。各试点省市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工业云创新服务培训活动,开展了工业云创新服务的专题培训,为进一步扩大使用工业云平台的企业数量,以工业云平台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北京通过举办中国3D工业设计创新大赛,吸引了数万人参加,扩大了工业云创新行动的影响力。

(六)工业云平台的运营模式日益完善

各试点省市在工业云平台运营和服务模式的商业模式方面,已经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江苏等省市的工业云平台充分发挥云计算的优势,以“按需计费”和“以租代买”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计算资源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的软件工具和服务,降低了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信息化运用的门槛。湖北、广东、贵州、重庆等省市工业云平台的运营单位与上游资源、应用和服务提供商,通过“平台交易,后台结算”、“合作开发,共同推广”等多种合作方式吸引更多的服务提供商加入到工业云平台的运营和推广中,不断提高工业云平台的服务能力。内蒙古、贵州等省市通过“以大带小”和“众包需求”等模式,以工业云平台作为产业协同的载体,发挥产业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利用工业云平台实现产业链的协同运作。

 二、工业云试点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

经过这一年多的实践,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也积累了一些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行业真实需求是科学制定工业云服务内容的前提

根据工业企业实际需求、更好地满足企业业务需求,是科学制定工业云服务内容,吸引更多企业运用工业云平台的前提。各试点省市通过对本区域内工业云平台重点服务行业和企业两化融合需求开展深入的调研,梳理和提炼了行业的共性需求,这些为工业云平台服务内容的制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二)汇聚优势资源是保障工业云平台服务能力的基础

以工业云平台为载体,向企业提供更多优势资源,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是提高工业云平台服务能力的重要基础。各试点省市因地制宜,创新合作模式,加强与科研院所、IT服务商、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等机构或企业的合作,充分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不断丰富工业云平台可提供的资源、应用和服务等内容,积极构建并完善工业云的生态体系,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工业云应用。

(三)聚合多方力量是做好工业云平台推广的重要手段

各试点省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通过建立第三方服务联盟等形式有效地聚合政、产、学、研、企多方面力量,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形成了“多方参与,各尽所长,合作共赢,合力推进”的有效机制,共同建设和推广工业云服务,使其在提升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四)加强宣传和示范是提高工业云平台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工业云作为新生事物,还有很多企业对工业云在提升两化融合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作用的认识还不够。因此各地通过多种形式来宣传和示范工业云,并组织了专题培训。这些工作对于增强企业认识、提高工业云影响力都是非常有效的。

 三、当前推动两化深度融合面临的形势

根据《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要加快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工业云创新发展,要从制造强国以及“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的角度,充分认识制造业的战略地位并加强相关工作的统筹落实。

(一)充分认识制造业在“互联网+”行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互联网为代表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到了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制造业的地位尤为突出,其重要性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制造是关键环节。制造是关键环节,是指互联网正在融入制造业的研发、服务、营销、交易、采购、制造等各个环节中,关键在制造环节,难点在制造环节,挑战也在制造环节。《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制造环节是生产领域的核心,是“互联网+”行动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方向。

二是制造业是主战场。将“互联网+制造业”作为“互联网+”行动的核心任务和主场,是由制造业地位所决定的,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在617日国务院常务会上,李克强总理也说了要把制造业确立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也是“互联网+”的主战场。《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除“互联网+协同制造”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物流、人工智能等领域也都与制造业密切相关。

三是制造企业是主力军。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参与主体涉及制造企业、软件企业、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以及系统集成商,在这些主体中制造企业是主力军。互联网企业可以倒逼制造企业创新,系统集成商可以辅导制造企业构建智能制造体系,软件企业可以帮助制造业提升信息化水平。但从根本上业讲,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跨越,没有任何一个主体能够替代制造企业完成这一使命,制造企业面向互联网的转型只能依靠自己。当然,软件企业、互联网企业、制造企业、电信运营商的业务边界正在加速融合、越来越模糊。GE公司在实施工业互联网转型中提出自己是一家软件企业、互联网企业,国内玩具等传统厂商并购一批手游企业,互联网企业也纷纷进入制造业领域,这种界限不断地变得模糊。但从我们两化融合推进工作的主体来看,制造企业是主力军。

四是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是竞争的制高点。《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里面明确提出,要构建开放、共享、协作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在629日,苗圩部长给全国人大常委会汇报两化深度融合工作进展情况时指出,推动普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推动软硬件、网络设备、智能装备等核心技术与产品的深度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明确提出来要打造开放有序和有竞争力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我们要把工业云的发展放在构建开放有序、富有竞争力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体系中来考虑。

(二)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

“互联网+制造业”是当前两化深度融合的重点,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这也是《中国制造2025》所确定的重点任务。当前推进“互联网+”和智能制造,要在五个方面的着力点上下功夫。

一是“互联网+智能产品”,推动工业产品价值链向高端跃升。万物互联(IOE)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智能产品既包括高端装备、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重大生产装备,也包括高铁、飞机等大型运载装备,又包括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智能穿戴设备、智能电视等面向个人消费者的消费电子产品。《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思路中提出,“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615日,克强总理到工信部视察时指出,新形势下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企业由大变强,不仅在一般消费品领域,更要在技术含量高的重大装备等先进制造领域。617日在国务院开常务会时,李克强总理又强调,如果中国制造从消费品转向中国装备,就能真正推动中国经济大大升级,进而迈向中高端。72日,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马凯副总理指出,做优做强中国装备,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中之重。要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加快发展一批智能装备和产品。

二是“互联网+智能工厂”,从机器智能到整个制造系统智能。当前,中国许多企业智能制造的主要任务仍然是推进单机设备的智能化,部分企业正推动智能单机设备的互联以适应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加快从单机智能化到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到智能工厂的演进。这些智能硬装备和软装备集成了生产的诀窍、成熟的工艺、科学的方法、先进的理念,它是生产过程中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重要载体,正在向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方向演进。

三是“互联网+生产方式”,构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生产要素逆向整合模式。从大规模生产到大规模定制,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生产方式变革最本质的特征。近年来,国内电子、家电、服装、家具等行业正在兴起以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为主导的新型生产方式,通过构建需求精准感知、产品个性化生产、用户在线交易、供应链实时响应的C2B生产组织方式,推动了生产模式从以生产者为中心向以消费者为中心转变、生产要素从正向整合向逆向整合转变。青岛红领实现逆市增长,销售额年增长率均超过100%,尚品宅配在家具行业总体下滑的背景下实现年均50%以上的增长。

四是“互联网+精益管理”,打造企业新型能力。2009年以来工信部在对29个行业、3万多家企业评估的基础上,研究提炼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这套管理体系最核心的目标是要构建信息化条件下企业的新型能力。目前,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的 200 家企业在实践中提出了打造 300多个新型能力,我们将其归纳成六大基本能力:研发创新、生产管控、供应链管理、财务管控、经营管控和用户服务能力。研发创新能力又可分为基于客户需求的数字化快速定制定能力,产品研发、工艺设计、生产制造一体化能力,在线、异地协同研发能力等。以企业能力提升为主线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已经成为企业在信息化背景下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五是“互联网+智能服务”,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服务化是企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方向,德国提出工业4.0和智能服务是数字化竞争中“硬币的正反两面”,拥有工业4.0和智能服务两大理念后,德国在数字化时代的工业政策才更加完整。《中国制造2025》清晰描绘了制造业服务化的路线图,以服务化引领高端化也是我国实现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李克强总理在工信部视察时指出,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支点。服务将会出现在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价值创造的每一个环节,可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制造业服务化过程,是商业模式创新过程,是价值链重构过程,也是竞争优势重塑过程。当前,推进制造业服务化的重点是,以增强重大装备和产品智能化水平为重点,全面提升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以构建便捷化的产品交易体系为重点,打造新型的客户关系管理模式;以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为重点,着力提升制造企业系统解决方案能力;以挖掘消费者潜在需求为突破口,着力培育个性化、专业化服务新模式。 

四、下一步的工作要求

两化深度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也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认真做好两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在615日李克强到工信部视察的时候也强调,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之路,顺应互联网等新技术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打造中国制造的新优势,为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提供强有利的支撑。按照《中国制造2025》、《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国家战略部署,我们要积极推动工业云创新发展及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和对标引导工作。对于这两项工作,我提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继续推动工业云创新发展

一是打造服务产业转型的平台经济。工信部将围绕“互联网+制造业”、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加强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地方要结合实际,加强工业云、工业大数据的统筹规划和部署。当前工业云的功能还主要体现在提供产品研发设计工具上,为一些中小企业降低成本、降低门槛提供一些服务,这是重要的但还远远不够。下一步,工业云的功能要向制造环节、企业经营管理、供应链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领域拓展。有些地方工业云平台在这方面已作出了一些积极的探索,航天二院在智慧云制造方面,从工业设计工具领域拓展到仿真、快速成型、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等等,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包括智能工厂的运维、精益管理、客户精准服务等。

二是组织做好验收的准备工作。各试点省市工信主管部门要做好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验收的组织工作,组织相关单位认真总结工业云平台的建设和推广情况,尤其是总结工业云平台有效的商业模式、新颖的服务内容,围绕工业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商业模式创新、新的生产组织体系、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挖掘一批成效显著的典型企业案例。今年九月份前将验收总结报告报到司里,我们将采取专家评审和实地考察的方式开展验收工作。

三是做好成果和经验的提炼总结工作。在各地做好验收总结工作的同时,要继续加强对平台服务的内容和推广现状进行诊断和效果评价,提炼工业云的评价服务体系,探索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利用工业云提升两化融合水平的发展路径和解决方案,为进一步推动工业云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四是建立起推动工业云发展的有效机制。工业云正成为工业企业、互联网企业、软件企业、运营商等主体开放合作的平台,总体上看,这方面的工作才刚刚起步。中国两化融合咨询服务联盟等一些涉及“互联网+工业”的联盟、服务机构的作用可以进一步发挥,建立起一个联合地方工信部门、科研机构、工业云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企业、运营商、工业企业等在内的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工业云创新发展。

(二)全面推动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和对标引导工作

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和对标引导工作是全面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基础和重要抓手。在今年初工信部召开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会议,苗圩部长做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组织开展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对标,通过诊断发现问题,通过对标找到方向,探索形成企业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的工作机制。关于这项工作,有些地方推动还是比较有力的,比如江苏省参与两化融合评估的企业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为了推动这项工作向纵深发展,20149月工信部在全国遴选了六个省市开展企业两化融合水平评估,今年又推动开展企业两化融合对标工作。为了进一步深化这项工作,我再提几点要求。

一是持续开展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和对标引导工作。依托中国两化融合咨询服务平台,鼓励各省市开设两化融合评估分平台,调动工信部门的力量,组织区域内规模以上企业按照要求开展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和对标工作,通过周期性评估,实现对所辖范围内企业两化融合水平的长期跟踪。

二是形成客观、真实的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评估完了以后,各地要对评估结果进行认真分析,摸清本地及各市区县企业所处的两化融合发展阶段,分析重点行业、支柱产业两化融合发展的关键共性问题,找到两化融合工作的突破点和着力点。在此基础上,树立一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总结成功案例和典型经验,并在行业内推广。  

三是依托评估探索本地区两化融合分级分类推进的模式。各地要以两化融合评估工作为抓手,在信息化相关资金项目审批管理、重点产业两化融合整体提升、两化融合培训交流等方面,探索依托评估开展本地区两化融合分级分类推进的工作模式。利用好两化融合评估成果,推动部、省、市、区等各级两化融合工作和相关政策的有效衔接。

四是加强对评估系统和评估数据的维护和管理。评估系统和评估数据的安全可靠和真实有效,是评估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支撑两化融合其他工作的基础,各省市要加强对评估服务平台和评估数据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评估数据安全管理和合理利用。

同志们,两化融合是工信部和各地工信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通过之前各种试点和探索,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和经验,两化融合的内涵越来越丰富,路径越来越清晰,但是我们也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我们要围绕落实好《中国制造2025》,扎扎实实加强引导,大胆创新,更加务实地做好两化融合工作,为制造强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谢谢。

 

上一篇: 胡启恒院士: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是未来新机遇
下一篇: 李毅中:互联网+”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Scroll To Top